人民網
人民網>>觀點

人民體談:北京冬奧遺產案例 必將成為可借鑒的精神財富

羅敏萱
2022年02月13日18:55 | 來源:人民網-觀點頻道
小字號

2月11日,北京冬奧組委官方網站發(fā)布了《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案例報告集(2022)》,報告集共收錄了44個遺產故事,詳細介紹了北京冬奧會籌辦以來的遺產情況。

北京2022年冬奧會是一屆從籌辦之初就全面規(guī)劃管理奧運遺產的奧運會,在體育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、環(huán)境、城市和區(qū)域發(fā)展等七大領域創(chuàng)造形成了豐厚的冬奧遺產。《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案例報告集(2022)》總結提煉了冰雪運動普及發(fā)展、冬奧場館、科技創(chuàng)新、環(huán)境保護、城市更新、區(qū)域協(xié)同、文化傳播、奧林匹克教育、志愿服務、包容性社會建設等多方面的亮點成果。

事實上,作為世界首個“雙奧之城”,冬奧遺產本身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遺產的再利用。遺產不僅僅關乎場館,更重要的是讓人們長期受益。北京冬奧會像是加速器,大大加速了三個賽區(qū)的發(fā)展。北京積極踐行“綠色、共享、開放、廉潔”的辦奧理念,創(chuàng)造性做法貢獻了一大批具體而鮮活的亮點遺產案例,為世界各國辦好奧運會提供了中國經驗。

堅持實用實效,強化功能拓展。辦好奧運會,實現奧運遺產價值最大化,需要主辦城市因地制宜,兼顧賽時需要和賽后利用。2022北京冬奧會最大程度使用了2008年的場館遺產,把原來夏季的體育功能擴展到冬季的體育功能,極大地提高了場館功能的多元性。同時這些利用和改造,并不是簡單的功能轉換,而是具備冬夏項目雙向轉化能力。比如,“冰立方”場館可以實現“水冰轉換”。場館的利用,不是一個簡單的重復,而是在原有功能上進行拓展,充分考慮場館賽后全民運動的普及提高功能,突出群眾參與等元素,這也是奧運遺產規(guī)劃的一項啟示。

踐行綠色環(huán)保,體現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北京冬奧會新建雪上賽區(qū),集中在延慶與張家口。從設計到建造,北京冬奧會堅持資源節(jié)約、環(huán)境友好、生態(tài)保護與場館建設統(tǒng)籌規(guī)劃,守護了賽區(qū)的綠水青山。同時,北京賽區(qū)冰上場館的建設使用了環(huán)保型制冷和制冰系統(tǒng),優(yōu)化了原有設施和制冰設施,達到國家綠色建筑三星級的標準,并利用先進科技手段,最大限度契合原有地形,實現建筑與自然景觀有機融合,降低場館建設運行給環(huán)境、人員帶來的不利影響,體現出可持續(xù)的發(fā)展理念。

融入文化元素,回歸以人為本。奧運遺產旨在為人類創(chuàng)造長久的價值,這不僅指有形的、可觸的奧運場館設施,更重要的是無形的遺產。奧運會是體育和文化共同的盛會,是向全世界展示本國文化的契機。北京冬奧會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無不融入了中國文化元素,承載中華文化的內涵,深刻挖掘文化元素,體現其藝術性內涵和文化底蘊,以奧運會為窗口展現本國文化的魅力。另外,奧運會還是全民狂歡的體育盛宴。北京冬奧會帶動“3億中國人參與冰雪運動”,實現了全民健身的大目標,這也是北京冬奧會留給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遺產。

北京冬奧遺產案例成果凝聚了千萬個冬奧建設者的智慧和心血,開拓了世界冰雪運動的新紀元,為奧林匹克運動發(fā)展烙下了中國印記,貢獻了中國方案。

2022北京冬奧會系列評論

(責編:史雅喬、曲源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
鄄城县| 新邵县| 清丰县| 徐汇区| 广元市| 东乡族自治县| 桃园市| 鄂尔多斯市| 长顺县| 敦化市| 萝北县| 濮阳市| 刚察县| 花莲市| 城市| 米易县| 岚皋县| 石门县| 隆子县| 昆山市| 饶平县| 通渭县| 玉屏| 鄂托克旗| 剑阁县| 华阴市| 施甸县| 东乡县| 集贤县| 玉田县| 思茅市| 郑州市| 黎平县| 娱乐| 佛教| 阳信县| 平安县| 文成县| 赫章县| 日照市|